特性
- 802.11n 1x1
- 2.4 千兆赫 (GHz)
- 20MHz 信道
- 三种睡眠模式
- Wi-Fi 认证
- Arm® Cortex®-M4F 处理器
- SRAM
- 硬件加密引擎
- 集成 PA 和 LNA
- OTA 引擎
- 多个 I/O
- ADC 引擎
- 无主机或托管模式
描述
DA16200 片上系统 (SoC) 是全球首款为一直在线的 Wi-Fi 物联网设备提供一年以上电池续航时间的 Wi-Fi SoC。 DA16200 是一款低功耗 Wi-Fi 网络 SoC,即使是持续连接 Wi-Fi 网络的设备,其电池寿命也能大大延长。 大多数应用中可实现一年以上的电池寿命。 SoC 的续航时间业界领先,所以无需在输出功率或续航方面有所权衡。 该芯片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联网安全性,包括 WPA3 和 TLS,用于 Wi-Fi 和更高堆栈层的身份验证和加密。 DA16200 是完全卸载的器件,因此整个 Wi-Fi 和 TCP/IP 网络堆栈,甚至最终产品应用代码都可以在芯片上运行,无需外部 CPU 或 MCU。 另外,小型廉价 MCU 也可以发送 DA16200 命令,而 SoC 仍将执行完整的卸载网络堆栈功能。
DA16200模块 是 DA16200 超低功耗 Wi-Fi SoC 的完美补充。
优势
- 低功耗 Wi-Fi
- 可为大多数应用提供一年以上的电池寿命
- 卓越的续航时间
- Wi-Fi 层的高安全性
- 上层堆栈的高安全性
- 即使持续连接 Wi-Fi,也可保持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
- 完全卸载,可在芯片上运行整个堆栈
- 无需任何外部 CPU 或 MCU 即可运行
- 可与外部 MCU 一起运行(可选)
- 多种睡眠模式,适用于不同的应用
- 可以 SoC 或模块形式提供
- 在芯片上处理模拟或数字传感器信息
封装
- QFN-48 (6mm x 6mm x 0.9mm) 封装
- FcCSP-72 (3.8mm x 3.8mm x 0.68mm)
Wi-Fi AT 命令集
无需在 Wi-Fi 端开发任何复杂软件,即可快速获取 DA16200/DA16600 系列先进的低功耗功能。 了解更多信息,请访问 DA16200 Wi-Fi AT 命令集 页面。
产品参数
属性 | 值 |
---|---|
Temp. Range (°C) | -40 to +85°C |
应用方框图
|
数字控制全自动意式浓缩咖啡机
AI 驱动的意式浓缩咖啡机,配备大型触摸屏和智能云连接。
|
|
数字控制空气炸锅烤箱
此款智能空气炸锅设计支持传感器技术,并采用触控式 HMI,可快速烹制出健康美味的食物。
|
|
支持 Aliro 的中档智能锁——为即将推出的新标准而设计
智能锁平台专为支持 Aliro 设计,提供安全访问并优化功耗。
|
|
支持 Apple HomeKit 的基础款智能锁
Apple HomeKit 智能锁可通过蓝牙、NFC、Wi-Fi 和 UWB 实现安全访问。
|
|
支持 Matter 的传感器模块,配备 Wi-Fi 和蓝牙
支持 Matter 的 Wi-Fi 多功能传感器,兼具互操作性、电池/太阳能供电与多传感器支持。
|
|
太阳能定位跟踪器
太阳能定位跟踪器提供模块化设计、多功能连接和光伏能量收集。
|
|
智能多合一高压锅
智能高压锅提供分步指导、Wi-Fi 更新、精确烹饪和能源效率。
|
|
云连接可视门铃
带有 PMIC 的超低功耗 Wi-Fi 可视门铃,拥有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高质量的图像捕获。
|
|
超低功耗宠物追踪器,支持 Wi-Fi、GPS、LTE、低功耗蓝牙
模块化低功耗追踪器设计,集成 Wi-Fi、低功耗蓝牙、LTE 和 GNSS,在室内和室外都能无缝使用。
|
|
物联网通信网关中心
智能通信网关通过蓝牙 LE、NFC 和云连接将患者数据与医生同步。
|
|
基于 Mbed 的图像处理系统
基于 Mbed 的系统可通过 AI、IoT 和传感器集成实现智能相机的快速原型设计。
|
|
超低功耗 Wi-Fi 和低功耗蓝牙智能锁
低功耗智能锁系统,支持指纹识别,实现安全的无线控制。
|
|
支持 Wi-Fi 连接的加热炉控制器
支持 Wi-Fi 连接的加热炉控制器具有精确传感、安全合规和远程监控功能,适用于现代 HVAC 系统。
|
其他应用
- 温控器
- 门锁
- 监控摄像头
- 可视门铃
- 温度传感器
- 烟雾探测器
- 其他无线传感器
- 车库门开启器
- 宠物追踪器
- 资产跟踪器
- 家庭自动化
- 商业
- 工业
- 住宅
当前筛选条件
加载中
筛选
软件与工具
样例程序
模拟模型
Matter is single unified IP-based protocol to securely and robustly connect smart devices with each other, regardless of brand, and across smart home ecosystems.
Source: Arm
活动与在线研讨会
新闻和博客
博客
2024年4月15日
|
新闻
2023年1月5日
|